警惕!關注無錫合金鋼管高庫存“堰塞湖”
近段時間,各大媒體關于鋼鐵行業(yè)報道非常之多,主要傳遞的信息包括鋼鐵上市公司大面積虧損、鋼貿企業(yè)信用危機、粗鋼產量不斷創(chuàng)出新高以及鋼材庫存量持續(xù)處于高位等等。雖偶有個別鋼企扭虧為盈或虧損減少的報道,但絕大多數信息都表明當前國內鋼材市場處境相當難堪。
就在去年年底的時候,有相當多的鋼鐵從業(yè)人士還對鋼材后期價格走勢抱以樂觀的態(tài)度,然而事實卻相當殘酷。傳統(tǒng)農歷新年過后,國內鋼材市場甚至都沒有經歷一波像樣的拉漲行情,便在元宵節(jié)后開啟了弱勢下跌之旅,期間雖有鋼價企穩(wěn)反彈跡象,但終究抵擋不住“高庫存”的壓力。
一般來說,為了保證商品流通的有序性,經銷商都會儲備一定量的資源作為庫存。鋼材作為大宗商品的一種,其單筆交易量大而且具有明顯的季節(jié)性,這也決定了商戶的鋼材庫存儲備量一般都比較多。隨著近些年來,國內鋼材產量的持續(xù)增加以及鋼材金融屬性的提高,鋼材社會庫存量也水漲船高,成為調節(jié)市場供應的巨大“蓄水池”。伴隨著蓄水池水位的持續(xù)升高,目前國內鋼材已經成為隱患重重的“堰塞湖”,如何正確處理警戒水平,順利實現泄洪則顯然尤為重要。
眾所周知,每年的年初國內鋼材庫存量都會有一定量的增加,今年同樣也不例外。不同的是,今年的國內鋼材庫存量比以往歷年都要高,而且“泄洪”速度較慢。自2007年以來,國內鋼材社會庫存一般在2月底和3月初就會出現下降,但今年直至3月份中下旬才出現減少。
據國內知名網站“我的鋼鐵網”發(fā)布的庫存數據來看,截止4月19日,國內五大鋼材主要品種(螺紋、線材、熱卷、中板以及冷軋)最新社會庫存量為2084.97萬噸,較今年最高位置減少了166.48萬噸,但較1月4日增加了720.42萬噸。與此同時,鋼廠企業(yè)庫存還在一直增加,4月上旬國內重點鋼廠鋼材庫存量為1373.34萬噸,較1月初增加了372.91萬噸。
考慮到庫存統(tǒng)計城市口徑的調整,我們再看同口徑數據對比情況,國內26個主要城市五大鋼材品種庫存量為1916.95萬噸,較全年同期相比增加190.73萬噸,其中螺紋鋼庫存增加163.7萬噸,線材庫存增加59.77萬噸,中厚板庫存減少23.54萬噸,熱軋庫存減少2.64萬噸,冷軋庫存減少了6.56萬噸。此外,國內重點鋼廠鋼材庫存同比增加了592.39萬噸。由此看來,相對去年國內鋼材庫存增加量主要集中在鋼廠廠內,而鋼材庫存量同口徑增幅則高達27.5%。
其實重點鋼廠鋼材庫存增加的原因,主要是鋼貿企業(yè)長期虧損后對協(xié)議戶興趣驟減,大多數貿易商都采用“一單一議”以及“保值協(xié)議”的模式與廠家合作,這樣一來,一旦鋼材行情下跌,鋼廠庫存就難以轉嫁至現貨市場?梢哉f年后國內鋼材市場價格一直難以實現有力的反彈,主要就是因為“高庫存”對于現貨市場的威脅,試想同口徑增加的783.12萬噸的鋼材庫存一旦涌入現貨市場,那么市場價格又會何去何從呢?
上周一(4月15日),國內股票市場遭受了“黑色星期一”,而黃金期貨更是創(chuàng)下了30年來單日最大跌幅,其他的大宗商品也不同程度大幅下挫。受此影響,國內鋼材市場價格也再度加速下跌,五大鋼材品種售價無一例外都在下行。如果說期貨、電子盤市場下跌對鋼材現貨價格構成打壓的話,那么現貨市場的供大于需無疑是迫使遠期市場走跌的難以承受之重。
若想改變當前鋼價走弱的格局,則必須改善鋼材供需失衡的狀態(tài),主要就是如何消化巨大庫存“堰塞湖”。目前來看,解決途徑只有三種:一種是減少后期鋼材供應量,一種是增加下游需求量,另外一種就是依托資金支持,讓當前的高庫存成為常態(tài)。
4月11日,中國人民銀行發(fā)布2013年3月份和一季度社會融資規(guī)模與金融統(tǒng)計數據報告:2013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(guī)模為6.16萬億元(其中3月份為2.54萬億元);3月末,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5.7%,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11.9%;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.06萬億元。如果單從貨幣供應數據來看,目前央行執(zhí)行的貨幣政策是穩(wěn)中偏松;但就鋼鐵行業(yè)來說,貨幣供應量則是不斷縮減。此外,近期央行在控制信貸風險方面監(jiān)管嚴格,這也就意味著作為“高風險”行業(yè)的鋼鐵業(yè)的資金面很難寬松。那么寄希望于資金支撐“堰塞湖”肯定不能實現,也就是這個“堰塞湖”只能通過泄洪來釋放能量。
有人說現在的鋼鐵企業(yè)陷入一個怪圈,即越虧損越生產,現實情況確實如此。據中鋼協(xié)最新數據顯示,4月上旬重點企業(yè)粗鋼日產量為169.7萬噸,旬環(huán)比增1.3%;全國預估粗鋼日產量為212.4萬噸,旬環(huán)比增2.5%。對比中鋼協(xié)公布的歷史日均粗鋼數據來看,今年2月以來,國內日均粗鋼產量不斷上升,最新數據已經創(chuàng)下近5年來的新高。
Mysteel4月19日對全國163家鋼廠395座高爐生產情況調查顯示,已經檢修的鋼廠數25家(上周25),檢修高爐32座(上周34)總容積在23540m³(上周24000);影響日均鐵水產量6.56萬噸(上周6.69),考慮到其他鋼廠的限產情況,目前影響日均鐵水產量在7.37萬噸(上周7.5)。
另據Mysteel生產成本監(jiān)測顯示,目前國內鋼廠螺紋鋼平均盈利水平為-190元/噸,熱軋板卷平均盈利水平為-200元/噸。即使面對如此情境,4月份國內鋼廠各品種軋機線達產率環(huán)比上升,國內五大鋼材品種計劃生產量為4165.44萬噸,環(huán)比上月增加337.48萬噸,產線達產率高達87.32%。此外,業(yè)內人士也指出,于牽涉了銀行貸款,許多鋼廠寧愿虧損也敢輕易停產或減產,因為一旦縮減產量規(guī)模,銀行都有可能收縮貸款規(guī)模,從而導致鋼廠資金流斷裂。所以說,期望鋼廠主動減產來“泄洪”,這種可能性也不很大。
那么下游需求能否消化如此龐大的“堰塞湖”呢?國家統(tǒng)計公布的數據顯示,2013年1-3月份,全國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58,092億元,同比名義增長20.9%(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0.7%),增速比1-2月份回落0.3個百分點,與去年同期持平。從環(huán)比看,3月份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增長1.59%。目前來看,固定資產投資對鋼材需求拉動力有限,考慮到后期東北天氣轉好開工加快,但很快南方地區(qū)將進入梅雨季節(jié),這也會拖累長材需求。
|